2021-10-30 11:11:54
從7月中下旬開始,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東等部分地區(qū)出現(xiàn)洪澇災害,并且降水偏多一直持續(xù)到10月上旬。由于土壤過濕,部分地區(qū)出現(xiàn)冬小麥播種進度落后的情況。比如在河南,截止到26日,河南麥播面積接近6100萬畝,進度落后常年同期1400多萬畝。因此就有人擔心,明年小麥收成可能會受到影響。具體情況怎么樣?來看《中國三農報道》記者對專家的采訪。
河南農業(yè)大學教授、農業(yè)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 郭天財:河南六到九月份期間降雨量超過常年同期四到六成的有7個年份,這7個年份當中第二年、第三年小麥增產的有4個年份,平均增產是每畝21公斤,減產的有3個年份,平均減產是每畝8公斤多一點。所以說,盡管今年河南小麥在適播期下限播種或者是超適播期下限進行播種,晚播了,只要我們按照晚播小麥的應變栽培技術落實好,小麥出苗以后加強田間管理,晚播小麥不一定會減產,這是我對今年小麥播種形勢的基本判斷。
郭天財還認為,晚播小麥對產量影響有限,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小麥本身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。
河南農業(yè)大學教授、農業(yè)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 郭天財:因為小麥它是分蘗作物,它具有全生育期長、自我調節(jié)能力強、管理回旋的余地大這樣一個明顯特點,是全世界公認的高產穩(wěn)產作物。
同時,針對小麥晚播的情況,目前管理技術也較為成熟,可以通過后期管理進行補救。
河南農業(yè)大學教授、農業(yè)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 郭天財:第一就是科學選用品種,以種補晚,那么我們就要選用一些耐遲播、早熟的、增產潛力大、綜合抗性強的偏春性小麥品種;第二個要提高整地播種質量,以好補晚,防止農民朋友一晚就急、一晚就“粗耕濫種”,這是對晚播小麥來說是最忌諱的;第三個就是要科學施肥,以肥補晚,需要增加底肥的用量;第四個就是適當增加播種量,以密補晚,每晚播兩天增加1斤,每畝播35斤就可以了。
郭天財還提示,針對目前部分地區(qū)耕層土壤水分飽和的特點,要及時開溝晾墑或旋耕散墑,對種子做好包衣或者藥劑處理,減少種傳病害或者土傳病害的發(fā)生基數(shù)。還可以采用40攝氏度的溫水浸種催芽,促進小麥提前出苗。